目前分類:閱讀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倘使你在市政府站上班…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入坑之後就一直是推理迷,疫情期間聽了很多推理/真實犯罪相關的Podcast,意外的發現這個節目,再次讓我深陷阿嘉莎.克莉絲蒂的魅力。

惡之根: 你的犯罪研究日誌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研究所之後一直在調整自己的筆記方法。

小時候時間真的很多\( ̄▽ ̄)/,可以把筆記做成紙本儲思盆。從中學到大學,我對自己鉅細靡遺的筆記一直頗有自信,特色是會把老師講的笑話全部寫進去。現在偶爾翻閱當時的筆記也覺得很好玩,細節多到有時可以回想起當年上課的情境。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離開學校之後就很少讀偉人傳記了。

困在研究瓶頸的某一天,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書,竟然站著不知不覺看了一半,離開前忍不住買了下來。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台灣

<歷史文化面>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做了網路上瘋傳的哈利波特普通巫術等級測驗,499勉強合格,顯然需要再精進。

前兩等級的題目對於骨灰級哈迷來說都非常簡單,不外乎是幾位主角的所屬學院、基本名詞選擇題等等。唯一不確定的是這題,測驗後決定來好好寫個詳解: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6 每天分享一本書系列回顧
  高二時,影響我很深的國文老師決定提早退休。已經想不起那天大家是用了甚麼名義,跑到老師家裡翻書看貓。老師知道我數學普普又想考財金系,把書送給我時她這麼說:「讀完數學不會考比較好,但至少會知道它有趣在哪。」
  若不是老師的介紹,像我這種以貌取書的人是不可能自己買下這本封面又醜,書名又有「數學」的書(不過原文封面其實長的還行,而且書名是蠻吸引人的 ”The Universe and the Teacup”)。為了避免許多本來會喜歡的人像我一樣因為莫名的理由錯過這本書,在構思每日發文的活動時馬上就把它編進了書單。後來發現我大概多慮了,原來本書作者K.C Cole是著名科普作家,雖然本身專業是新聞記者,卻出了八本影響科普書寫深遠的大作,本書是其中代表,因為相當暢銷早已譯成多國語言,總之我有眼不識泰山。
  我想讀書很過癮的是,當讀到的內容與從前所學或是生活經驗相互呼應時,心中浮現「這我知道」的成就感,或是驚嘆「原來這種感覺有科學根據!」而豁然開朗。閱讀本書讓人特別開心,因為內容命中生活經驗的機率實在很大。高中時初讀,難得對數學不斷產生心有戚戚焉的感覺,今日回想起來,也許這就是科普的目的所在吧!當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章節是「預估風險」,描述人們的知覺意識如何「專注於不常有的、與個人有關的、不正常的及戲劇性的事件」,致使人們「把社會資源對準歪曲的目標,而完全忽略了真正的危險」。有人開心地住在地震斷層區,卻對搭乘紐約地下鐵感到恐懼(台灣人覺得被針對XD);飛機失事的報導久久壟罩各大報,與此同時,世界上每天卻有數以萬計的兒童死於疾病與營養不良等普通因素,「這數目相當於每日有一百架載滿了兒童的巨無霸客機在空中爆炸」,這麼一想頓時不寒而慄。
  經過大學一年的學習,暑假時複習此書,留意的章節有些改變了。這次重讀對指數式放大特別感興趣,人類頭腦的標度竟與芮氏規模相似,以指數型操作,我們能看到一百萬級不同亮度的光,卻不會認為最亮的東西比最黯淡的亮一百萬倍,聲音亦然,因此得以靠著儲存空間有限的人腦生存,但也造成了人們對大數字的不敏感。從前最喜歡的預估風險一章也在讀了其他書之後有不同的體會。《蘋果橘子創意百科》中提到以色列人在搭公車時不太擔心恐攻,人為了生活必須習慣與風險共存,這也許意味著柯爾筆下的「忽略真正的危險」可能是生存的必要之惡。最好玩的是,書中提到把數字延伸到經驗以外的嘗試常常遭遇文化阻力,像人們曾經覺得「負數」很荒謬,作者認為無理數(irrational)的命名傳神地反映了人們對這些數字剛引入時的感覺。不過我的微積分教授總愛抱怨無理數的翻譯真是他見過最無理的翻譯了(僅次於他抱怨大家把 natural log 念成 loan,還有小孫女糾正他的中文筆順,真是可愛),他認為原文的命名應該與 ratio 的字義相關,rational 與 irrational 應該分別代表「可/不可表為分數的」才對。(我覺得教授一直在忍耐著不把它唸成「可比數」)本書觸及的有趣議題五花八門,再介紹下去就是無止盡的劇透啦。

  附上天下文化提供的有趣試閱尺度的問題 ,個人很喜歡以下這段: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6 每天分享一本書系列回顧

  今天想犯規分享兩本書。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6 每天分享一本書系列回顧

  絕對不要在空腹且無法立即取得糧食的情況下讀這本書,會非常痛苦。
  最近隱約感覺到飲食文學的蓬勃發展,主流書店暢銷排行逐漸滿漢全席化,連藏書稍嫌貧瘠的埔子圖書館都能開一個小小的食物專區(其他非語文類的圖書簡直像雜類一樣全部被擠在一起啊)。
  對飲食文學最早的印象是林文月,用寫日記的熟悉書寫名門滋味。不惜耗費大量篇幅詳述作法,像教學文一樣規矩,筆調溫柔而不失專業的架式,把貴氣的潮州魚翅交代得清清如水。她的文風給我一種國文課本感,用字精準卻不特別華美,當時讀不太習慣,覺得像食譜,但以食譜的標準來說步驟又不夠清楚。數年後重讀《飲膳札記》,對本書工整、無趣的印象徹底翻轉。高中老師說林文月的作品像裸妝,晶瑩剔透的偽素顏需要比濃妝豔抹更高的技術含量。那時覺得做作,近來漸漸懂得體會她的美麗。《飲膳札記》其實是很有個性的一本書,隱藏在大家閨秀式的好學生作文之下,有作者對自己廚藝的自負,和她對料理近於任性的種種堅持。最近覺得這種以氣質包裹的尖銳,讀起來比直接的叛逆更有意思。

文章標籤

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